仙居地处浙江东南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生态环境优越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县域面积2002平方公里,总人口52万,下辖17个乡镇、3个街道,311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。2020年,全县生产总值260.5亿元,财政总收入32.96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19.82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41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4元。今年一季度,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2.3亿元,增长19%;财政总收入10.48亿元,增长13.2%;地方财政收入6.43亿元,增长11.2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4元,增长19.2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7元,增长21%。近年来,先后获评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”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”等荣誉称号,在2020年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建设年度评估中获得第1名。
建县于东晋永和三年(公元347年),至今已有1674年历史,原名乐安、永安。北宋景德年间(公元1007年),宋真宗赵恒以其“洞天名山,屏蔽周卫,而多神仙之宅”,下诏赐名“仙居”,意为“仙人居住的地方”。仙居文化积淀深厚,境内有距今近万年的下汤文化遗址,是“万年台州”的历史源头,出土的石磨盘、石磨棒,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稻谷加工成稻米的工具。仙居历代人才辈出,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,一共走出了245位进士,是晚唐著名诗人项斯、宋代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《菌谱》作者陈仁玉、元代诗书画三绝的大书画家柯九思、明代勇斗严嵩的左都御史吴时来等人的故乡。仙居还诞生了“逢人说项”“脱胎换骨”“沧海桑田”“东海扬尘”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等成语典故。仙居民间文化艺术繁盛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、九狮图、彩石镶嵌享誉海内外。
森林覆盖率79.6%,是中国长寿之乡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。母亲河永安溪,被评为全国“最美家乡河”。沿溪而建的绿道,是免费开放的国家4A级景区,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、世界休闲组织国际创新奖,有中国“最美绿道”之称。国家5A级景区神仙居,有世界上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火山流纹岩地貌,景区负氧离子含量奇高,每立方厘米最高达8.8万个,被称为“天然氧吧”,在这里“吸氧”一天,相当于大城市生活一年。神仙居景区“网红”景点如意桥、卧龙桥,成为新晋打卡地,吸引了大量游客。当前,仙居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旅居目的地,今年新游线开通以来,共接待游客96.3万人次,营收1.77亿元,是2019年全年游客量的1.58倍,全年营业收入的1.98倍。
近年来,仙居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坚持“创新引领 绿色跨越”,努力探索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、生命阳光的绿色新路。工业方面,仙居深入实施“工业强县”战略,依托经济开发区主平台,发挥“台州(仙居)院士之家”牵引作用,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形成了医化、橡塑、工艺品、机械四大主导产业,培育了4家上市公司,是甾体药物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、中国工艺礼品之都。近年来,我们重点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产业,挂牌设立了全市首个以“台州”命名的医疗器械产业园,已入选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。旅游业方面,仙居深入实施“旅游+”战略,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,大力打造环神仙居大花园建设示范带,加快运动休闲、康体养生、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。目前,度假区已经集聚了悦榕庄、希尔顿、雅高、开元等高端品牌酒店10家,其中五星级标准品牌酒店7家,分别与祥生控股集团、梅帅元团队达成温泉小镇、演艺小镇合作协议,飞翔小镇、艾绿芳香小镇全面推进,正在积极谋划智慧旅游应用场景。农业方面,仙居深入推进“二二三”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,杨梅、三黄鸡、油茶等农产品知名度日益提升,特别是仙居杨梅,荣获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”称号,享誉海内外。2021年,仙居杨梅种植面积14万亩,产量10.7万吨,鲜果产值10.1亿元,全产业链产值22亿元,促进梅农户均增收3.2万元,同比增长19%。目前,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成功后,将进一步放大仙居杨梅影响力。
面向“十四五”,仙居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,随着金台铁路通车运营、杭温高铁加快建设,仙居交通区位条件将进一步改善,全域开放格局更加完善,发展前景更加广阔。仙居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,坚持以“八八战略”为统领,狠抓高质量发展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、公共服务优质共享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工作,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着力呈现“五幅美好图景”,努力打造特色产业智创高地、全面融杭接沪重要基地、世界级旅居目的地、温暖幸福宜居地、营商环境最优县的“四地一县”,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,奋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。